免费咨询热线 :  0357-3492112
春季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或者人群聚集的场所引起流行,具有极强的危害性。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及关节酸痛不适等,重症可引起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目前我市仍处于流感冬春季流行期,根据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流感病毒活动度已呈现快速下降态势,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快速传播得到有效遏制,总体疫情态势趋于缓和,但仍处于流感高峰期。开学后学生接触密切,极易造成聚集性流感疫情的发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常见。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7至10天消退。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春季易发,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水痘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较强的特征,极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儿童中造成暴发与蔓延,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

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春季。

一般出现在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发热即出疹。在发病后的1-2天出疹,先由面部迅速发展到全身。

麻疹
为常发呼吸道疾病,以发热、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症状,在麻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重症可并发肺炎等并发症。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猩红热
猩红热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


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少年多发。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手足口病多数为自限性疾病,未经治疗7-10天可自愈。

患者通常以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起病,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以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部分患者可仅出现皮疹,而无发热。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病例,极少数也可出现死亡。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

感染性腹泻
多半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常见就是诺如病毒轮状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染性强,极易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造成流行,也可通过接触和空气传播引起疫情。

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人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首发症状是频繁的呕吐,不久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多以水样便为主,多呈蛋花汤样,无酸臭味。可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腹泻要持续5-7天,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重症患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