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冠果,实现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说过,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
中美贸易战,使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017年,中国自产大豆1200万吨,从美国等进口9554万吨转基因大豆用来榨油,说明中国极度缺乏食用油。世界上除了美国,其他国家根本就无法满足中国庞大的需求,这就成了美国攻击中国的软肋。
23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莱斯·布朗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他认为中国庞大的粮油需求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引发全球粮食危机,乃至导致世界性的经济崩溃。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北方油茶”和“中国橄榄”之称。文冠果油被专家称为“液体黄金,食用油之王”,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4%,多数为人体必需油脂(不能自身合成),易于人体吸收消化,有“降三高”的作用,比茶油和橄榄油更加珍贵。
文冠果具有喜光、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的能力,病虫害少、生命力顽强、寿命长达2000年的优点。既有非常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特别好的绿化和美化效果,是目前我国北方最有特色的造林树种和绿化树种,也是最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特色林果产业。
文冠果被老百姓称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铁杆庄稼”。文冠果结实早、产量高、效益好,我国北方的水地、旱地均可种植,也是荒山、荒坡造林绿化的好树种。发展文冠果产业,绿化北国大地,破解生态危机、能源危机和食用油危机,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文冠果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和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各省市也争相出台了一些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我们要充分把握好这些政策和机遇,努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开创文冠果种植和加工的新局面。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 34b34c~ 40b43c,全省地形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文冠果的适生区。据初步调查,晋南、晋中、晋西北的大部分县(市)都有文冠果的分布,垂直分布在250~ 2600m,多数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调查过程中发现文冠果花色以白色居多。文冠果大多数生长在向阳沟边或悬崖峭壁、岩石裂缝处,为小乔木或灌木,伴生树种有酸枣、臭椿等。代县、方山、兴县、大宁、榆次等地有成片的自然分布区,尤以方山县最多。在清徐县徐沟镇宁家营村发现有一株至少在500年以上树龄的大树,干周1. 5m,树高8 m左右。浑源境内有棵更大的文冠果树,由于无人保护,已被焚烧致死。
山西境内从南到北基本都有文冠果的分布,说明山西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适宜文冠果的生存。山西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0.3%,特别是煤炭开采造成采空区面积和塌陷面积达8000km2之多,都可以种植文冠果。
文冠果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千百年来曾多次被提倡和推广,但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为何这么好的产业发展不起来呢?除了宗教、文化与政治因素之外,文冠果也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技术难题。“移栽成活难”是种植方面的难题,“千花一果”是经济价值问题。这两个难关不攻克,文冠果就发展不起来。
我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我在2000年写作了《流血的石羊河》,从此开始研究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价值的文冠果。我不畏艰难,刻苦创新,历经18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两大难题,为文冠果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评为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单位。
我认为“移栽成活难”,主要是没有重视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我用“抗旱育苗”的方法,一年只给苗木浇两个水,这样主根短了,侧根多了,成活率就提高了;挖苗时用多种药水对根部伤口进行处理,再用塑料袋包装和泥浆蘸根,谨防失水。通过这两项措施,打破了“从挖到栽不能超过三天”的禁忌,大大延长了移栽时间,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千花一果”是制约文冠果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培育出高产文冠果种苗,我精选全国56个地方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苗,发现那一棵苗挂果早、挂果多,就摘下来再次育苗。这样连续选育6代共20年时间,终于突破了“千花一果”的难题,选育出高产文冠果种苗。
西北文冠果基地
西北文冠果基地的理想是:发展文冠果,美化北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发展文冠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7年4月,为了加快实施“两山”造林、推进天然林保护植被恢复、太行山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山西省发改委下发了《山西省“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就“十三五”期间山西省林业发展进行谋篇布局。根据《规划》,到2020年,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人工更新在内,我省共计划完成造林面积2000万亩,届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以上,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到“十三五”末,力争完成42万人以上林业脱贫攻坚。
据此,我建议山西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把绿化树和经济林果,以及退耕还林、精准扶贫项目,改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价值的抗旱节水树种文冠果,使广大农民兄弟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
建议把山西的生态林、绿化树和旅游观赏树改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价值的抗旱树种文冠果,也可以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文冠果风景旅游区,将进一步提升山西的旅游价值。从而实行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经济性与观赏性相结合,营造现代化的城乡美景,形成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常规的生态造林和绿化树种都是松树、国槐和杨树,属于耗水树种,很容易被旱死,如果生态林和绿化树种能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老百姓的利益挂钩,就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成活率、降低育林成本。
建议把山西的退耕还林和精准扶贫等造林项目选用文冠果,在有条件的乡镇建成文冠果特色小镇,把文冠果作为山西特色林果产业做大做强。如果种下文冠果,就种下了摇钱树,使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丰收,就有了取之不尽的财富。文冠果抗旱耐活,经济效益好,移栽后最二年就能挂果。经过西北文冠果基地高产选育的文冠果结果早、产量高、效益好,我国北方的水地、旱地和荒山荒坡均可种植,是退耕还林和精准扶贫的好树种。
建议山西选择条件较好的乡镇建设文冠果田园综合体。以文冠果风景旅游为先导,以文冠果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中华文化传承与文冠果文化为灵魂,以文冠果产品销售为支撑,以文冠果旅游体验为价值,以城乡融合与乡村复兴为目标。从而达到乡与城的结合、农与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
开展文冠果田园综合体要坚持以农为本,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文冠果产业发展成果。让人们从中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文冠果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以消除贫困,解决就业难题。文冠果初期产业有育苗、种植,文冠果观光农业,文冠果风景旅游等;加工产业有文冠果高级保健食用油、文冠果养生茶、文冠果饮料,以及文冠果家具、文冠果文玩、文冠果根雕等;深加工产业有文冠果制药、文冠果美容等。发展文冠果将有效缓解生态危机和食用油危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仅能增加山西山地作物的多样性,还能起到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的作用,显示出较高的生态效益,对于调节区域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还能有力发展社会经济,改善民生,精准脱贫,促使山区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
总之,造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手段,而山西生态、绿化和林果产业当首选文冠果,这对山西经济发展,彻底改善山西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文冠果产业是调整山西农村产业结构、治理水土流失和实现山西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文冠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历经灾难却坚强不屈、欣欣向荣,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国大地的希望,她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机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黄子孙的母乳,她是造福中华民族的神树,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